【心得】114 清大資工所推甄
很幸運的資應所正取,雖然資甲落榜,但還是來分享一下我準備的過程以及我的成績、資料等等,希望能讓學弟妹準備備審可以更順利。
背景
學經歷
國立清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大學部四年級(應屆生)
- 專題:Scalable Serving System for LLMs with Kubernetes and NVIDIA MIG
- 指導教授:周志遠教授
在校成績
| 平均 GPA | 排名 | 作業系統 | 計算方法設計 | 計算機結構 |
|---|---|---|---|---|
| 3.38 | 88/183 | A+ | A- | A+ |
其他資料
| 項目 |
|---|
| 國立清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系學會會長 |
| 國立清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作業系統」課程擔任助教 |
| 國立清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硬體設計與實驗」課程擔任助教 |
| 多益聽力閱讀:915 分 |
推甄入學成績
| 國立清華大學 | 資工所 | 資應所 |
|---|---|---|
| 資料審查成績 | 83.35 | 88.67 |
| 口試成績 | X | 86.33 |
| 總分 | 83.35 | 87.50 |
| 最低錄取分數 | 86.68 | 82.00 |
| 狀況 | 落榜 | 正取 |
準備過程
時間
我自己是到 9 月中左右吧才開始準備,但其實這樣時間就不太夠,我有幾乎一整個禮拜都在弄備審,後續也不斷的在修改,如果可以暑假就先整理一下大學三年的經歷(然後發現什麼都沒有🥺),在準備過程會滿有幫助的。
其實推甄資料也是到 9 月中才公布,不過每年資料都一樣,其實可以參考一下我底下說的,先做一份起來了。
自傳
我的情況滿特別的,我的成績轉變如下:
或許滿多人或多或少後面都想拉成績,但像我這樣差這麼多的應該還算是滿少見,所以就需要在自傳內特別強調。
所以我自傳一開頭就直接說明我的大學可以依照成績分成上面那張圖的 2 個階段:
- 迷惘期 - 成績低谷與心態轉變
- 追趕期 - 課內重新奠定基礎與課外培養領導能力
迷惘期內成績很差是事實,我也沒打算找藉口就是自己不知道在幹嘛,所以我主要說明為什麼我會轉變,這邊我是比較情感喊話,但自傳內要注意這種地方不要太多或太膩,如果評審教授看不下去那一切就完蛋。
追趕期就說明我之後做的一切努力,我主要從以下三個面向著手:
- 課內實作:透過實驗課都 A+ 證明我前面成績差,但後面把基礎補好了
- 課內理論:因為我三主科成績很好,甚至 OS 總成績是全班第一,後來還當到助教,所以我就主要針對這部分在講
- 課外參與:大二當了一年的系學會長
追趕期下小結說 GPA 的變化,也強調後面都是系上的核心課程。
說明完上述 2 階段後,接下來都著重在專題部分。
說明為了專題修了哪些課程,做了甚麼準備,再說明專題的內容,提到一些技術的部份,還有未來的延伸性。
最後結論就是雖然過去曾經渾渾噩噩,但振作後奠定很好的基礎,也取得很好的成績等等,再帶回到進到研究所想要做甚麼等等,來個正向收尾。
上面大概是我自傳的內容(內容滿私人的,就不放給大家看了),但我覺得每個人的自傳各異,主要還是要看你想要強調你在大學期間學到了什麼,你的經歷等等。那像我就是成績的轉變很特別,所以我就花了一半的篇幅在強調。
像如果你跟我一樣成績單前面很難看,就要在自傳內多說一點,吸引評審教授去翻你的成績單後面等等,這就是自傳的目的。
寫完自傳後我有請 2 個比較熟的教授幫我看,也有詢問導師跟朋友們的意見,修修改改後跟第一版差很多,所以一定要給別人看過,問問別人的意見,最怕的就是認真寫了但別人看不下去。
學習研究計劃書
資應的我就把專題的報告改一改就丟出去了,沒有很認真寫,可以參考看看。
資工就真的是隨便寫,我覺得評審教授一個人要看幾十份,有時間看這個才有鬼,如果想看看的話,在這裡。
其他資料
這個我滿認真準備的,可以參考看看。
內容主要分成以下幾部分:
- CV
- 專題
- 專案
- 英檢
- 專業課程成績
- 課外活動
其他資料最值得注意的是,我把所有可能降低教授耐心的東西都放在最後面的附錄,像是專題報告、ML 報告等等,主要是聽聞系上某教授說這樣放比較好,我也覺得如果我是評審可能其實根本不會看哈哈哈,所以就丟最後面了。
CV
算是最濃縮我個人經歷的一頁,我是覺得如果我是教授,看到這麼正式的 CV,還是會願意多放幾眼看一下,所以就放在第二頁了。
專題
摘要了我們做的系統,說明目標、遇到的困難等等,記得也要說明一下分工,自己做的部分。
專案
把之前課程的拿出來放,我放了 ML 的跟硬實的。我都有放架構圖,主要是希望幫助評審教授能更快看懂,一樣說明分工跟遇到的困難。
專業課程成績
會放專業課程成績也是讓教授注意到我後面的成績真的很好,如果教授有看我自傳再看到這邊應該就有加分作用(一切都是假設教授會認真看哈哈哈)。
課外活動
課外活動就說明系學會、你現在正在看的我的個人網頁、還有通識課得獎這些。
資應面試
面試從 9 點開始,本系生好像會優先面試(應該是讓其他人有比較充足的交通時間)。
簡報準備
面試前要上傳一份簡報,第一頁自我介紹,第二頁說明未來展望。
自我介紹我就說:
- 成績
- 專題
- 助教經驗
- 獎項與系學會
這邊要注意的是,面試教授並不會知道你的書面資料,書審過了就過了,不管成績高低,只要有過就是有過,所以就認真準備面試的資料就好!當然也要想辦法包裝自己,膨風一下哈哈哈(不要說是我教的哦)。
成績部分不像前面有強調我一開始成績很差,這邊我就直接說我後面成績很好了,有附三主科成績。
專題則簡單介紹一下專題,這是整個面試的重點,所以我也放最大的篇幅。有聽說有些人沒有放專題,可能以為教授看得到前面的書審資料吧,這邊還是強烈建議要放。
其他都不太重要,獎項部分因為前陣子得了梅竹黑客松的梅竹大獎第二名,有被 Logitech 邀請到辦公室 present,這個有被其中一位教授問一下,但大概就離開前的 10 秒鐘而已。
面試現場
我大概提早 30 分鐘到,面試只有 5 分鐘,不用準備口頭報告,教授會提問。
因為只有 5 分鐘,所以其實教授能問的很有限。我問了一下有面試的基本上都是被問滿 5 分鐘的專題。
共有 3 位教授,我進去教授就是直接叫我簡單介紹一下我們的專題,我大概花 1 分半左右說明後,剛好有個教授滿熟悉我做的領域,就來來回回問答到結束。
但其實普遍的情況會是沒有教授知道你做的領域,這樣就要想一下怎麼說明的淺顯易懂了。
面試過程算是滿輕鬆的,也有可能是因為 3 位教授我都認識啦,又在待了三年的系館,可能就缺乏危機意識了哈哈哈。
我覺得先提前練習過說明專題的部分,然後注意不要結巴,裝出侃侃而談的樣子,這樣應該就穩穩的。
結論與感想
雖然每年都聽說清大資工推甄很玄,但今年真的是有玄到(游否希:就很玄!!),看到我資應書審成績接近逕取(90 分逕取),還以為資甲有點機會,結果直接被 abandom,damn。
聽到資甲滿多 30% 也備到 5, 60 位的,甚至 45% 的連資應初試都沒過,愈問愈不懂今年的評斷標準,說資甲只看成績嗎,倒也有人是 25% 然後分數非常高;說資應看課外參與跟跨領域嗎,但我其實也沒有很多這些,書審卻很高分。
所以我是覺得,如果成績在 30% 後,資甲可能就不要抱有太大希望,資應的話如果成績在 50% 前面,好好準備沒問題,但不一定會過初試,這可能要看一下教授的心情,至少我有聽到 40% 沒過初試的,但又有 112 人過初試,感覺就收超多外系跟外校的…
撇除上面說的,先不管成績怎麼樣,至少有推有機會,像我只有 48% 還是有教授看到我的備審給我高分,所以只要好好準備,就有機會。











